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張玉忠教授與荷蘭萊頓大學Thijs J. Aartsma教授等合作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光合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張玉忠教授與荷蘭萊頓大學Thijs J. Aartsma教授等合作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Ooho球體是把水包裹在可食用海藻薄膜內(nèi)的新技術。利用表面膠化成球的制作技巧,使用用于烹飪的凝膠化技術制造,將水巧妙的包裹在雙層薄膜內(nèi)。從褐藻中提取海藻酸鈉與氯化鈣以固定比例混合,在水體外部產(chǎn)生膠化作用。…
Fischer和同事發(fā)現(xiàn)了一個藍藻的獨立分支,名叫 Oxyphobacteria,它可能是第一個以及唯一一個能夠進化出產(chǎn)氧光合作用的藍藻。 …
16億年藻類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同時為研究光合作用出現(xiàn)提供線索…
光語帶你認識微藻 第六篇——蝦青素與其功效…
近日,斯坦福大學一組神經(jīng)科學家在 IEEE Spectrum 11 月刊上發(fā)文介紹了他們在腦機接口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使用了所謂的無線光遺傳學工具(wireless optogenetic tools),讓人們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控制小鼠在籠子里的移動方向。…
挪威科技大學(NTNU)和挪威科技工業(yè)研究院(SINTEF)組成斯堪迪納維亞半島最大的跨學科團隊正在利用硅藻和其他單細胞藻類作為未來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模板,來制造太陽能利用率與藻類媲美的硅藻太陽能電池。…
藻類 DNA 可以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黃為平在研究員黃俊潮的指導下對小球藻在高糖、高光等培養(yǎng)條件下的轉錄組以及相關代謝產(chǎn)物的變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小球藻參與蝦青素和油脂合成有關的所有基因,發(fā)現(xiàn)小球藻蝦青素合成前體IPP主要來自于MEP途徑,闡明了該藻不同于雨生紅球藻蝦青素合成的路徑及調(diào)控機制,為下一步利用代謝工程改造該藻增強其蝦青素合成效率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
中國科學家把綠藻基因轉入人體治療疾病…